6月28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出通知,決定自7月10日起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
專家表示,此次氣價上調有助于推進國內天然氣消費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推動天然氣產業(yè)和市場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天然氣生產及進口企業(yè)和城市供氣企業(yè)有望從中受益,長期存在的進口氣與國內氣價格倒掛的矛盾或得以緩解。
非居民用氣價改先行
距離廣東、廣西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近兩年之后,全國范圍內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即將正式鋪開。
根據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公布的方案,這次天然氣價格只調整非居民用氣價格,居民用氣價格不作調整。同時,將天然氣分為存量氣、增量氣兩個部分。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價格85%的水平確定。調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
此次調整參照的存量氣標準是2012年實際使用的天然氣數量,增量氣是新增加的天然氣數量。2013年調價涉及的存量氣數量為1120億立方米,增量氣數量預計為110億立方米,兩者的比重分別為91%和9%。
“與兩廣地區(qū)試點方案相比,計劃實施的全國天然氣價改方案相對緩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分析稱,本輪全國氣價調整只針對非居民氣價,體現了政府保障民生的意圖。非居民氣價調整區(qū)分了存量和增量部分,雖然增量氣提價幅度相對較大,相當于上漲了30%以上,但由于其整體份額相對較小,對下游壓力影響不會太大。
在建立動態(tài)調整機制的同時,國家決定對天然氣價格管理由出廠環(huán)節(jié)調整為門站環(huán)節(jié),門站價格實行最高上限價格管理,供需雙方可在國家規(guī)定的價格范圍內協(xié)商確定具體價格。門站價格以下的銷售價格,由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管理。
過去國家對天然氣出廠價格和管道運輸價格實行分別管理。隨著近年來我國管道建設速度加快,管道網絡已初步形成,供氣方式逐步由單氣源、單管道轉變?yōu)槎鄽庠?、多路徑、網絡化。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用戶難以區(qū)分路徑和氣源,而且也不具備繼續(xù)分別制定出廠價格和管道運輸價格的基礎。
對此,林伯強表示,國家將天然氣價格管理由出廠環(huán)節(jié)調整為門站環(huán)節(jié),并實現最高限價管理的方式,這有利于實現不同氣源、不同管道運輸距離之間的競爭,更加有利于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
價格杠桿助推消費結構優(yōu)化
價格杠桿是調節(jié)供需的有效工具。作為一個缺油少氣的國家,石油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天然氣進口量飛速增長給我國能源供應安全帶來了挑戰(zhàn)。
據統(tǒng)計,2007年-2012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從40億立方米增加到425億立方米,5年增長9.6倍;進口依存度從2%提高到27%,每年提高5個百分點。
“預計今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可能上升至30%以上,甚至可能達到35%左右。”能源研究機構東方油氣網天然氣分析師呂穎表示,出于推廣天然氣應用等因素的考慮,國內天然氣價格與國際相比明顯偏低。近年來國內天然氣市場出現非理性過快擴張,給國內供氣帶來壓力,尤其在冬季用氣旺季,局部地區(qū)常常會出現供氣緊張。
在呂穎看來,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價格過低,不能反映清潔高效能源的市場價值。此次調整的非居民用氣占我國天然氣用氣總量的70%左右,通過價格杠桿的調價,有利于優(yōu)化天然氣市場的消費結構,促進企業(yè)節(jié)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同時可以防止國內天然氣市場出現非理性地盲目擴張。預計在新的價格機制引導下,我國天然氣市場將由供應驅動型轉向需求驅動型。
生意社天然氣分析師闞寶霞表示,非居民用氣的消費領域主要集中在發(fā)電、工業(yè)及車船用等領域。不可否認,價格提高之后,可能對下游用戶產生一定的連鎖反應。但在利益驅動之下,用氣單位可能會權衡投入和收益,進一步增強節(jié)約意識,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供氣企業(yè)受益 進口氣價格倒掛矛盾緩解
長期以來,國內天然氣價格偏低給供氣企業(yè)帶來了較大成本壓力,尤其進口天然氣虧損嚴重,影響了企業(yè)進口的積極性。
復旦大學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力波表示,制定合理的天然氣價格有利于調動天然氣生產企業(yè)和進口企業(yè)的積極性。利用價格機制鼓勵企業(yè)增加進口,加大資源勘探開發(fā)力度,是增加天然氣供應、改善能源結構的重要保障。
本次天然氣價格調整針對非居民用氣部分,雖然調整對象是門站價(上游供氣企業(yè)與地方管道公司、城市燃氣公司、直供用戶等下游購買方交氣點價格),但專家預計下游非居民銷售氣價近期有望隨之聯動,承擔下游供氣任務的燃氣企業(yè)也有望從中受益。
國家發(fā)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調價前的國內天然氣出廠價格比中亞進口天然氣到岸完稅價格每立方米還要低1.5元,這既不利于擴大進口天然氣,也無法激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投資者勘探開發(fā)天然氣資源的積極性。
“天然氣價改幾乎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易貿研究中心總監(jiān)俞清表示,隨著天然氣進口管線不斷延伸、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數量不斷增加,高價的進口天然氣與國內偏低的氣價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
中石油昆侖能源江蘇華港燃氣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進口氣成本長期倒掛,加重了企業(yè)的供氣負擔。這次氣價上調雖然不能完全覆蓋成本,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進口氣價和國內氣價倒掛的難題。
林伯強表示,由于提價幅度相對緩和,本輪非居民用氣價格整體提高之后,雖然部分進口氣仍可能存在虧損,但大部分國產氣預計仍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可以彌補進口氣虧損的部分。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